中国光伏发电十年征程 从被“卡脖子”到全球领先如果要说一个让人倍感振奋的行业,中国光伏新能源无疑榜上有名。 2021 年,中国为全球市场提供了超过 70% 的光伏组件;2021 年,中国光伏行业四大环节产值突破 7500 亿元,再创历史新高;2021 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量 54.88GW,分布式光伏发电占比历史首次突破 50%,装机规模居世界第一;中国光伏产业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持续突破,依托自主可控的专利技术与规模优势,发电成本较 10 年前下降约 80%。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 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在这一精神指引下,过去 10 年间,光伏产业通过降本提质增效,从被 " 卡脖子 " 到全球领先,为中国可再生能源跨越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运维人员在颍上县毛圩水上光伏电站进行巡检 新华社图
光伏十年:平价时代已来 十年间,中国开始了深入推进能源改革的浩荡之路。 首先是顶层设计高屋建瓴。2013 年,国务院印发《能源发展 " 十二五 " 规划》,明确提出 " 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 ",要求把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落实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实施定期通报制度。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提出:" 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能源发展 " 十三五 " 规划》指出,要持续推动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到了 2022 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 9 部门联合印发《" 十四五 " 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力度更大,进程将更快,推动能源革命纵深发展,各省(区、市)跟进编制可再生能源发展五年规划。 此后,为了进一步支持光伏产业发展,政府多次出台产业政策。通过实施财税补贴、增加用地、扩大市场、产业投资等 " 组合拳 ",为光伏产业迅速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此后数年间,度电补贴、领跑者计划、户用光伏、绿证交易等政策先后登场,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壮大铺平道路。 其次,光伏产业链各企业也开始新一轮 " 抢跑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光伏产业链各环节配套企业发展迅速,通过科技创新持续突破光伏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并占领市场份额。 以冷氢化改造、金刚线切割技术、PERC 技术、HJT 技术突破提升了光伏组件转换效率,产业链受益于规模效益、技术红利、边际投资成本下降等因素。" 十三五 " 期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成本稳步下降,多晶硅价格下降了 24.9%,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价格下降幅度均超过 50%,系统价格下降 47.2%,基本实现了平价上网。 2011 年,国家发改委将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确定为 1.15 元 / 度;到了 2022 年,光伏发电已经实现平价上网,相较十年前降低了约 80%。 多地推进大基地建设 十年间,中国光伏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新增装机量持续突破历史新高。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11 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首次超过 1GW;2013 年,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首次突破 10GW;2015 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首次超过德国,累计装机容量为 43.18GW,成为全球光伏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到了 2021 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持续增加达到 54.88GW,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 29.28GW、占比历史上首次突破 50%;光伏发电量 3259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5.1%。出口方面,我国光伏产品出口超过 284 亿美元,同比增长 43.9%。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达到 30.88GW。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2 年全年光伏发电新增装机有望实现 85GW~100GW,迈向新阶段。 各方利用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共同推动风电光伏大基地的建设。 2021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下发《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中提出,以库布齐、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为重点,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 《方案》提出,到 2030 年,规划建设风电光伏基地总装机约 4.55 亿千瓦。其中,库布齐、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基地规划装机 2.84 亿千瓦,采煤沉陷区规划装机 0.37 亿千瓦,其他沙漠和戈壁地区规划装机 1.34 亿千瓦。 内蒙古重点基于边境沿线、戈壁荒漠、沙漠治理、矿区修复等现有地理条件和发展规划,打造蒙西、蒙东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四川省规划到 2025 年光伏装机量达到 1200 万千瓦,重点推进凉山州风电基地建设和 " 三州一市 " 光伏发电基地建设,规划建设金沙江上游、金沙江下游、雅砻江、大渡河中上游水风光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基地。 助推地方可持续发展 十年来,中国光伏产业不仅产业链自身完成了转型升级,在世界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领导者,而且光伏扶贫也已成为我国产业扶贫的精品工程和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对偏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20 年 10 月,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全国累计建成 2636 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惠及近 6 万个贫困村、415 万贫困户,每年可产生发电收益约 180 亿元,相应安置公益岗位 125 万个。" 光伏扶贫工程收益稳定、见效较快,直接带动脱贫作用明显。" 章建华说。 光伏新能源也是持续拉动西部地区投资、就业、经济社会发展的 " 新引擎 "。以贵州省为例,据贵州省税务局统计,2021 年,全省光伏发电类企业为全省贡献税收 5321 万元,同比增长 43.97%。 " 生态修复 + 光伏 " 电站模式正应运而生——即充分利用具备条件的荒山荒坡、石漠化地区、枯竭和修复后矿区等闲置土地资源建设一批电站。 2021 年,石漠化问题较为突出的昆明市东川区建成了全国首个 " 光伏发电 + 集水灌溉 + 生态修复 " 微型样板项目,每年可提供 131.6 万度清洁电能,并对生态修复和土地再利用起到积极作用。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在塔拉滩修建的光伏电站既提供了清洁能源,又改善了戈壁滩的生态环境。据人民网报道,现在的塔拉滩年均发电量达到 8000 万度,植被覆盖率恢复到 80%,土地荒漠化得到遏制。改善的植被环境吸引了牧民的回归,这里每年的牧草产量达到 11 万吨,存栏的 " 光伏羊 " 达到两万多只。 党的十八大以来,10 年时间内,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和设备制造国。随着新能源产业投入和支持不断加大,中国光伏产业以令人惊叹的发展速度,取得了让全世界瞩目的成就,赢得了国际广泛赞誉。 |
前 台:0571 8853 3931
研究院:0571 8853 3931
产品部:0571 8853 3931
生产部:0571 8853 3931
人事部:0571 8853 3931